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夫子编程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孔夫子编程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尚书是孔子编写或整理的吗?
  2. 孔子编写的书有哪些?
  3. 孔子编写的书有哪些?
  4. 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

尚书是孔子编写或整理的吗?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孔夫子编程教程-孔夫子 电脑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不确定啦。

孔子编写的书有哪些?

一、《诗》《书》《礼》《乐》《春秋》《周易》《大学》《中庸》

《论语》是他***在他死后编的。

孔夫子编程教程-孔夫子 电脑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夫子编程教程-孔夫子 电脑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传孔子有***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所有***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编写的书有哪些?

孔子编写的书有很多,以下列举部分:

1、《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书》:《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礼》:《礼经》的简称,指的是儒家经典《士礼》,又称《仪礼》,是先秦六经之一,亦是十三经之一;

4、《乐》:指的是《乐经》,也就是所谓的《六经》之一,其他五经至今尚存,唯独《乐经》在汉代之前消失;

5、《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

东周时期,周道衰微,孔子做鲁国司寇,诸侯加害他,大夫排挤他,孔子知道自己的言论不被***纳,学说行不通,不能治政,就治言,潜心将东周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418年(鲁哀公14年),各诸侯国发生的***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共计242年的史事,18000字,微言大义,褒贬得失,以此作为天下诸侯行事的标准,借以警醒诸侯克己复礼,按义礼行事。

那么孔子为什么把所记载的这段历史起名为《春秋》呢?其一据说是取孔子写书的时间。据《公羊传疏》记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作春秋。九月书成,以其春作秋成,故曰春秋也。”也就是说孔子在鲁哀公14年春天开始写书,到当年的九月将书写成,起于春季,成于秋季,故取书名《春秋》。其二是春秋两季正合褒贬。古代农作物一般都是春生秋杀,春天万物生发,正合仁德,秋天万物遭刑杀,正合义礼。行仁过,则落为懦弱,无原则;行义过,则成为残忍,无情义,一春一秋,一生一杀,一是一非,一褒一贬,正在春秋二季。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对上阐明三王之道,对下分辨社会上处理事情的准则,辨析疑惑难明的事理,分清是非曲直,判定犹豫不决的疑难问题,称赞善者,批评恶者,表彰贤者,贬斥不肖者,希望使灭亡的国家恢复起来,断绝的血脉能再得到延续下去,弥补弊端,兴办废弃之事,复兴西周礼制。其三是春秋二季适合征战。春秋两季,不太炎热也不太寒冷,晴暖天气多,春天的青黄不接,秋天的五谷丰熟,正适合战争掠夺,古代作战也都是以战车为主,春天作物生发,浅草刚能没马蹄,秋天庄稼收获,田地一派旷野,也正适合撕杀,因此,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征伐战大多在春秋两季发生,以《春秋》作书名,也许有代指诸侯之间毁礼丧义征战之意吧。

孔子作《春秋》,共记述被杀国君36人,灭亡国家52个,诸侯四处奔走而不能保住他们的国家,不可胜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不懂春秋大义。正因为他们不懂得春秋礼义,才最搞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君不像君,就容易使臣子犯法;臣不像臣,就要被惨杀;父不像父,行事就不合义理;子不像子,就会落个不孝之名。因此对古代各朝各代来说,能熟悉《春秋》,按《春秋》礼义办事,也还是很有其积极意义的。春秋是人们向往的季节,有春华秋实的美好,也有残花扫叶的伤悲,孔子借春秋作书名,微言大义,也正在此吗?

孔子“春秋笔法”写《春秋》!

孔子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为什么要费神费力地写历史呢?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学家们写历史,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要借鉴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司马迁著《史记》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都是通过写历史的兴衰,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

孔子晚年写《春秋》,也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服务。恰如孟子所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大意是说,“当时的情况很乱啊,各种奸邪的学说和残暴的行为时有出现,大臣杀了君主,儿子杀了父亲,孔子很担心害怕,这样的世道怎么得了,于是写了《春秋》”。

孔子将政治思想融入书中,他***用的是“微言大义”的叙述方式,后世又称为“春秋笔法”。通俗地说,孔子不直接表达观点,而将思想和立场隐晦地暗藏在文字之中。比如,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在城濮打败了楚国的军队,他召集各国诸侯,在“践土”开国际会议,正式宣告成为春秋霸主。这样不过瘾,还专门“邀请”了周襄王,过来参加会议。按照礼制,周襄王是所有诸侯的总领导,晋文公开会不经过周襄王的批准,反而要求国君赶来开会,这显然是大逆不道。但周襄王没有办法,只好乖乖地来参加会议。对这一段历史,要是直说的话,应该是这样:晋文公违反礼制,坏了规矩,公然要挟周襄王必须到“践土”开会。周襄王无奈参会,正式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但这样写显然有问题,让周襄王很没有面子。一贯主张国家统一、“忠君尊王”的孔子肯定不能这么干。所以孔子用“春秋笔法”写到:“天王狩于河阳”。意思是,周天子“雄赳赳气昂昂”,车马浩荡巡视河阳,顺便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活动。

孔子的《春秋》,就像标枪和匕首,对那些违反礼制、犯上作乱的人很有震慑作用。所以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说法。而孔子也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思是,“我写了《春秋》这本书,后世会有人因此而理解赞美我,也会有人因此诋毁我,随便别人怎么看,写史的事情我还是要干”。

因为孔子老用隐晦的笔法,搞得《春秋》很难懂,所以后来出现了专门注解《春秋》的书,分别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史称“春秋三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夫子编程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夫子编程教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