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linux驱动学习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linux驱动学习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linux自动加载驱动的原理?
Linux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变种,在Linux下编写驱动程序的原理和思想完全类似于其他的Unix系统。在Linux环境下设计驱动程序,思想简洁,操作方便,功能也很强大,但是支持函数少,只能依赖kernel中的函数,有些常用的操作要自己来编写,而且调试也不方便。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和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这样在应用程序看来,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件, 应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设备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运行在核心态,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
2.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和从硬件读取数据.
3.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和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
4.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
在Linux操作系统下有三类主要的设备文件类型:字符设备、块设备和网络接口。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主要区别是:在对字符设备发出读/写请求时,实际的硬件I/O一般就紧接着发生了,块设备则不然,它利用一块系统内存作缓冲区,当用户进程对设备请求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就返回请求的数据,如果不能,就调用请求函数来进行实际的I/O操作。块设备是主要针对磁盘等慢速设备设计的,以免耗费过多的CPU时间来等待。
已经提到,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来与实际的硬件打交道。每个设备文件都有其文件属性(c/b),表示是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另 外每个文件都有两个设备号,第一个是主设备号,标识驱动程序,第二个是从设备号,标识使用同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的不同的硬件设备,比如有两个软盘,就可以用 从设备号来区分他们。设备文件的的主设备号必须与设备驱动程序在登记时申请的主设备号一致,否则用户进程将无法访问到驱动程序。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在用户进程调用驱动程序时,系统进入核心态,这时不再是抢先式调度。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在你的驱动程序的子函数返回后才能进行
由于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同硬件打交道,对设备文件的操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统调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但是如何把系统调用和驱动程序关联起来呢?
Linux 自动加载驱动的原理是,当检测到新硬件时,内核会扫描其设备树并将新硬件添加到该树中。然后,内核会根据设备树来加载合适的驱动程序。
如果内核中没有合适的驱动程序,则会尝试从用户空间加载驱动程序。
如果用户空间也没有合适的驱动程序,则内核会将新硬件标记为“未知设备”。
如何用arm-linux-gcc编译驱动程序,Makefile文件怎么写?
这个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你只要按照你需要的正确的语法规则和编译顺序,将 gcc 编译器对 C 语言源程序的编译选项(例如:对源程序只编译不连接的选项为:-c、或者是生成指定的运行文件:-o my_outputfile,等等)写到 makefile 文本文件中即可。 但是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在 makefile 文件之间的前后顺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linux驱动学习流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linux驱动学习流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