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c语言mw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c语言mw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m*g及比热容公式Q=c*m*Δt的意思及用法是什么?
  2. 溶解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m*g及比热容公式Q=c*m*Δt的意思及用法是什么?

1千克(立方米)某种固体(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属于物质的特性,符号是q,单位是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J/m^3)。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3。q=Q放/m(固体);q=Q放/v(气体)W=Q放=qm=Q放/mW=Q放=qV=Q放/v(W:总功)(热值与压强有关)比热容(specificheat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压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中学范围内,简单(不严格)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即Q吸(放)=cm(t-t1)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t为末温,t1为初温,Q为能量。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Q=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或者Q=cmΔt=cm(t末-t初),Q>0时为吸热,Q<0时为放热。(涉及到物态变化时的热量计算不能直接用Q=cmΔt,因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变化了。)

c语言mw-c语言mw+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溶解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溶液质量为m 溶解度为S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溶液密度为p

M为溶质摩尔质量/。

c语言mw-c语言mw+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c=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溶质物质的量=m*w/M

c语言mw-c语言mw+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溶液体积 =m/p

整理得到c=(mw/M)/(m/p)

再整理 c=pw/M

但由于密度单位为g/cm3 而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为了统一单位 c=1000pw/M

如果在已知溶解度的饱和溶液中 可以得到w=S/(100+S)

把w带入c=1000pw/M中,

c=1000pS/[(100+S)M]

注:c的单位是mol/L p的单位为g/cm3 S单位是g。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的符号是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的变化原理: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

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c语言mw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c语言mw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