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linux设备驱动 学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linux设备驱动 学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linux如何加载驱动?
linux操作系统下,加载驱动的方式有两种方法:
静态加载驱动。通过将驱动程序编译到内核而进行的一系列配置操作。动态加载驱动。是内核注册设备信息,从而在kernel启动后,再通过in***od指令,关联好主、次设备号,从而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加载。
如何写驱动程序要学哪些?
驱动还好吧,我之前一直做通信上层软件的(Linux平台),后来转到写嵌入式,一开始不大适应,主要是思想没有转变,比如读一个IO口的值,做上层应用时我直接调API就ok了,但是做驱动是要读多次,做消抖,防止硬件干扰导致的读错误的。因为一直没有概念,在某个产品出货2w套时,问题出现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驱动没有什么难写的,除非你写linux和windows驱动,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外,***如是普通MCU,直接写就ok了,最好买个逻辑分析仪,300块左右就可以了,可显著提高调试效率。
觉得难可能还是MCU没有用熟悉,另外C语言用得还不熟练。很多硬件背景的工程师喜欢用delay来延时,这种是不好的习惯,原因也是C语言用的还不熟练吧。自己调试一下单线或者软件I2C接口,应该很容易就有感觉了。另外要有时间片的概念,不要独占CPU太长时间,可以通过设计中间状态来让出CPU时间,让其他程序有执行机会,下次轮到自己的驱动代码执行时再紧接上次运行。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点,由于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有可能出现驱动复杂的情况下占用CPU时间过多(因为用delay一条线运行下来),反过来影响到现有的业务处理过程(比如导致时间相关的功能不准了)。
还有,你可以抄Arduino的相关器件的驱动,网上有很多,常见的器件基本都能找到。练手学习的话建议从手撸软件I2C协议开始,这个写好了其他驱动应该都不大难了。基本就是看懂datasheet,写个状态机的事情。
嵌入式的驱动分两种层次,一种是要你直接造出对于的时序波形,另外一种是基于SIP、I2C、单线等接口进行操作。第一种是最底层的,第二种是对通信进行了封装。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好状态机实现方法,加上并行思想应该就可以很好地写出驱动了。这里的嵌入式驱动基本是指不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驱动,如果是在操作系统下写驱动,那还要学习操作系统相关的知识(比如linux是将设备抽象成文件进行读写的)。
想到那写到那,大概是这么些意思吧。
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的接口是怎样的?设备有哪些类型?
在Linux中,设备驱动程序的接口是通过设备文件和系统调用实现的。
设备文件:
每个设备在Linux中都表示为一个特殊的文件,称为设备文件。设备文件位于 `/dev` 目录下,通过设备文件可以与设备进行交互。在设备驱动程序中,可以通过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设备文件来与设备进行通信。
系统调用:
设备驱动程序可以通过使用系统调用来与设备进行交互。常见的系统调用包括 `open`、`read`、`write` 和 `close`,这些系统调用用于打开设备文件、从设备读取数据、向设备写入数据和关闭设备文件。
设备类型:
在Linux中,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字符设备(Character Device):以字节流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例如串口、键盘、鼠标等。字符设备通常使用系统调用 `read` 和 `write` 来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2. 块设备(Block Device):以固定大小的数据块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例如硬盘、固态硬盘(SSD)等。块设备通常支持随机访问和缓存,可以使用系统调用 `read` 和 `write` 进行读写,也支持文件系统操作(如挂载、格式化等)。
3. 网络设备(Network Device):用于网络通信的设备,例如以太网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套接字(Socket)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文件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4. 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在Linux中,许多设备被表示为文件,例如 `/proc` 目录下的进程信息、`/sys` 目录下的设备和内核参数等。这些虚拟文件系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访问接口,以读写文件的方式与设备进行交互。
这些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将实现相应的接口和功能,以便用户空间程序和操作系统能够与设备进行通信和操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linux设备驱动 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linux设备驱动 学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