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去年零食行业卷不卷?答案是:当然卷。一方面,在线上线下渠道本已白热化竞争的情况下,零食量贩店迎来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零食量贩店兴起带来的消费变化,也让一些头部企业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降价。
尽管如此,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商依然业绩向好。劲仔食品(003000.SZ,股价14.20元,市值64.1亿元)2023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收20.65亿元,同比增长4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68.17%,均创上市后新高。
对于渠道变化带来的影响,劲仔食品董秘丰文姬对记者表示,去年公司加大开发有“散称装”专业铺货能力的经销商,推动主要品类产品系列散称产品铺市,全年“散称装”产品营收同比增长约200%。同时,劲仔食品注重新兴渠道发展,与零食很忙等超100家零食系统合作,报告期内零食专营渠道营收同比增长超150%。
但主打“性价比”的量贩零食,真的只会带来红利吗?
出现首个10亿元级大单品 新兴渠道增长迅速
劲仔食品主要从事中式风味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鱼制品收入同比增长 25.87%,小鱼干作为核心产品,成为首个营收超过10亿元的大单品。在第二大品类禽类制品中,鹌鹑蛋年销售额超3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大单品。
在零食行业内,一款产品从上市到年销10亿元,快则半年,慢则十年。但爆款产品出现后,又会出现很多过度模仿的产品。而在市面上,与小鱼干同质化的产品也非常多。
艾媒咨询此前在报告中表示,目前食品电商行业在同一食品类别下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以坚果为例,头部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300783.SZ,股价22.85元,市值91.63亿元)、百草味、良品铺子(603719.SH,股价17元,市值68.17亿元)、洽洽食品(002557.SZ,股价35.32元,市值179.07亿元)等均推出了小包装混合坚果产品,且在坚果种类上也较为相似。
劲仔食品在年报中没有提及行业同质化的问题,仅表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对原辅料、工艺、配方等持续研究改良,提升产品的口味口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风味的需求。
劲仔食品最早以流通渠道起家,早期主要售卖单价低的小包装产品,目前线下仍然是劲仔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2020年—2022年,劲仔食品线下销售额分别为7.41亿元、9.03亿元和11.53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81.46%、81.29%和78.88%。2023年,公司线下实现营收16.49亿元,占比79.85%;线上实现营收4.16亿元,占比20.15%。
经销商是劲仔食品业绩增长的重要抓手,报告期内增加至3057家,净增790家。对应到营收上,去年经销商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6.6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80.66%,较上年同期增长35.98%。
但增速更快的是量贩零食等新兴渠道。丰文姬表示,劲仔食品针对不同渠道开发适配的SKU产品,以“大包装+散称”产品组合为基础,推动产品进入高势能渠道,全年“大包装+散称”产品占比已超过50%,并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她还提到,一直以来,劲仔食品注重新兴渠道发展,与零食很忙、糖巢、好想来、赵一鸣、老婆大人、零食有鸣等100多家零食系统的超20000家门店合作,报告期内零食专营渠道营收同比增长超150%。同时,公司积极创新研发定制产品,拓展进驻盒马等会员店,取得良好市场反馈。此外,新媒体渠道增长迅速,同比增长超140%。
新兴渠道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零食很忙、好想来、赵一鸣等零食实体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量贩零食店门店数量突破2.2万家,2025年这个数值将突破3万家。
对上游制造商来说,以量贩零食为代表的新兴渠道给行业带来红利。在2月28日的机构调研中,洽洽食品透露,与头部零食量贩店都进行了合作,2023年12月份销售额约3000万元,2024年1月份销售额近5000万元。
盐津铺子(002847.SZ,股价76.1元,市值149.2亿元)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2023年公司零食量贩渠道的收入占比约为20%。零食量贩连锁门店因高效、贴近消费者和下沉的选址策略符合休闲零食“冲动消费”的特性,切实创造了消费需求,也是近两年休闲零食渠道变革的代表。
但量贩零食主打低价。据调查,量贩零食单店SKU已经超过1600件,凭借供应链和上游议价权等优势总体价格比普通超市便宜30%左右。3月19日,零食很忙集团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万物生长·2024年度伙伴大会”,零食很忙集团在大会上正式亮牌:与500+正品大厂深度战略合作,100%商品直***,实现去经销商化。
不仅如此,量贩零食也在主动谋变。零食很忙也在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实际上,品牌商因为既有体系和维持价盘的原因,抗拒与零食折扣店的合作。
在零食赛道上,品牌与渠道之争一直是此消彼长。当零食行业的新风口来临,有着品牌的生产企业会跟随变化去动经销商的奶酪吗?谁也不敢给出肯定的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持续关注。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